都说这档节目要火了, 总导演亲身解读“声音飚戏”

作者:网络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

封面新闻记者 陈颖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讨论演技的问题,已然成为了一个热点。

如果说《演员的诞生》是全方位地将演员的演技作为综艺点,那么湖南卫视在2018年第一季度周六档推出的《声临其境》,就是将演员的台词功底进行放大。

在综艺元素丰富的年代,单凭“声音”为综艺的主旨,这可以说是一个很冒险的行为。

不过惊喜的是,节目首播首不仅收视口碑一路走高,豆瓣评分更是高达8.7分。赵立新、周一围等“声咖”也是颇受关注。

“只能是说我们又在做一件可能带点冒险的创新和尝试吧,因为毕竟这个领域,用现在的话来说,它是属于垂直精分领域,不太属于大众的范围。”

节目制片人徐晴接受媒体采访时,解读了关于这档节目的相关问题。

专业配音不同台演员?

徐帆翟天临会来,季冠霖也在邀请中

采访中,徐晴透露《声临其境》的新概念最直观的是体现在演员的选择上,节目组在选择演员方面,首先是看演员的作品以及实力。

如《声临其境》第一期节目中的赵立新,第二期中的唐国强、张铁林、陈建斌、宁静等,都是在“演员”这个职业里面有着魄力和实力的老艺术家。

除此之外,节目组还会选择有流量和话题的实力青年演员,后续节目组还将邀请马思纯、韩雪、贾静雯和徐帆等实力“花旦”加入到“声音”的队伍里来,也将邀请一些优秀的配音演员如季冠霖、边江等加入到节目中来。

而在节目模式上,节目组更是会新增点评环节,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对老戏骨的“配音”进行解说,将配音的精妙之处凸显出来。

“在节目的配音桥段选择上,节目组充分将观众和演员的喜好渗透进来。桥段内容除了经典之外还必须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有很好的受众基础的桥段。”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继第一期“磁性之声”后,第二期将以“王的声音”为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为打造精彩的声音,节目组专门前往上海邀请了上海译制片厂配音演员出来的一个声音导演团队。

“小鲜肉小鲜花”不敢来?

老戏骨有敬畏之心 ,不用力过度显得不投入

那么,是什么吸引了一众老艺术家的加盟?

徐晴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做声音比台词这种新鲜的玩法是《声临其境》吸引老艺术家们的关键,这是老艺术家们对于他们本行的回归,呈现的是老艺术家的文化底蕴和职业素养。

然而如何让这样的老艺术家呈现的内容与当下新时代完美融合,则成为节目的一大难点。

老艺术家们在参加完节目后也对节目中呈现的年轻化方式表示了赞许,希望能够这样与当下年轻观众走的更近一点。

张铁林在节目中也打趣节目组:“湖南卫视居然很少用我这种有才华的人,真的是你们的一大损失。”

但网上仍旧有对演员“用力过度”的评论。在徐晴看来,“用力过度”是老艺术家们对于“声音”的认真和专注,这也正是《声临其境》与别的综艺不同的地方,他的“力”在声音上,过度是爆发应该有的力度,才能完全展现声音的魅力。

徐晴表示:“如果不用力过度显得太轻松的话,这样在专业上会显得不够投入”。

而谈及上节目时的心情,老艺术家们也表示心理会有些忐忑,这是一种对职业的一种敬畏之心。因为敬畏所以忐忑,声音表达的是一种信念,这也是湖南卫视《声临其境》在制作时对“配音”这个职业的态度。

竞演秀但竞技性弱?

有需要的原则,艺术之间的切磋并非是PK

对于竞技性弱的问题,徐晴则认为文第一武第二,这里说的其实是一个文化综艺规则的问题,也是《声临其境》坚持的原则。

“艺术之间并不需要PK,更多的应该是切磋。”徐晴用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词汇来形容了《声临其境》节目的模式:“这类似于华山论剑,高手过招,不是说谁赢谁输。”

她说,对于“配音”这个职业,不管是节目组还是其他工作人员,都是怀着敬畏之心的,这是一种信念,所以更无谓有比拼这种元素在里面。

节目想传达出的是用声音塑造角色,用台词来飙戏,让表演更加具有实力。

标签: 声临其境 演员选择 节目模式 老艺术家 声音魅力

左侧宽880
左侧宽880